牙齦發炎不是小事,不處理會導致缺牙的後果

牙齦發炎不是小事,不處理會導致缺牙的後果!!

每個人幾乎都有發生過牙齦出血、紅腫,許多人常常因為情況不嚴重,就放任不處理,甚至會自我解讀,應該只是這陣子太累、火氣大。但是如果反覆發生,這可能是牙周病前期的徵兆。

牙周病是國人常見的口腔疾病之一,若未及時治療,不僅影響咀嚼功能,甚至可能導致牙齒鬆動甚至脫落。有許多醫生表示,很多病人都是等到牙齒已經開始搖晃、牙齦化膿才來求診,這時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期。

其實,牙齦發炎就是身體發出的警訊,千萬不能輕忽!

牙齦發炎常見6大成因

牙齦發炎常見6大成因

牙齒問題未處理

本身有蛀牙或缺牙未處理,讓細菌趁虛而入至牙根攻擊牙齦組織。

口腔清潔不徹底

牙菌斑堆積未清除,日久形成牙結石,引發牙齦發炎。

慢性疾病影響

如糖尿病、免疫力低下者,更容易出現反覆性牙齦腫脹。

吸菸與高糖飲食

抑制牙齦自我修復機制,導致炎症不易痊癒。

賀爾蒙波動期

青春期、懷孕、更年期女性,牙齦更易敏感發炎。

壓力與作息不穩定

長期壓力會降低口腔免疫力,成為牙周病隱憂。

出現牙齦發炎怎麼辦?醫師建議這樣做!

儘早就醫評估

專業牙周檢查能協助判斷炎症程度與是否已有牙周組織破壞,視情況安排深層清潔(如牙根整平)或抗生素治療。

正確潔牙習慣

建議使用軟毛牙刷,每天早晚刷牙,搭配牙線或牙間刷深入清潔牙縫,避免牙菌斑堆積。

飲食與生活調整

減少甜食、酒精與刺激性飲食,多攝取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類,有助牙齦修復。

不吸菸不嚼檳榔

吸菸者與嚼檳榔牙周病風險是非吸菸者的2倍以上,若有牙齦問題更應戒除。

醫師建議:預防牙齦問題,從日常做起

預防牙齦問題 從日常做起

定期洗牙

每半年至一年安排一次專業洗牙,能有效清除平時無法刷到的牙結石與菌斑。

定期牙科檢查

不只是「牙齒有問題才看牙醫」,建議至少每年完整牙周檢查一次,提早發現、及時介入治療。

均衡營養

健康的牙齦來自全身性的穩定狀態,攝取均衡營養有助維持口腔健康。

充足睡眠

減少熬夜與壓力,有助維持口腔免疫功能,預防牙齦問題。

專業牙醫師提醒您

牙齒的穩固,來自於健康的牙齦與牙周組織。牙齦發炎如果一拖再拖,很可能發展成慢性牙周病,最後導致牙齒鬆動、掉落,屆時可能就要進行植牙的手術治療。

而比起治療,預防永遠是最好的保護。

開惠牙醫診所

守護您的牙齒健康,實現您自信美麗的笑容